page contents

服务热线:18853628989

垃圾焚烧炉的操作要点及确保达标排放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5-04-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垃圾处理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垃圾焚烧炉作为一种高效的垃圾处理设备,具有减量化显著、无害化彻底、资源化利用潜力大等优点,在垃圾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若处理不当,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因此,掌握垃圾焚烧炉的操作要点,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达标排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垃圾焚烧炉的操作要点及确保达标排放的方法

摘要:本文围绕垃圾焚烧炉的操作要点与达标排放方法展开。操作要点涵盖设备检查、燃料准备、安全操作、燃烧控制等环节;达标排放方法包括优化燃烧技术、配备烟气净化系统、垃圾分类预处理、技术引进创新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保障垃圾焚烧炉高效运行与环保达标,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与资源化。

关键词:垃圾焚烧炉;操作要点;达标排放;环保标准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垃圾处理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垃圾焚烧炉作为一种高效的垃圾处理设备,具有减量化显著、无害化彻底、资源化利用潜力大等优点,在垃圾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若处理不当,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因此,掌握垃圾焚烧炉的操作要点,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达标排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垃圾焚烧炉的操作要点

(一)设备检查

在垃圾焚烧炉启动前,需对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要确保垃圾焚烧炉及其附属设备,如输送带、给料器、风机等完好无损,无杂物堆积,各部件连接紧固,无松动现象。同时,检查炉内是否有残留物,确保炉内清洁,烟道、烟囱是否畅通,无堵塞现象。例如,炉膛内若存在残留物,可能会影响垃圾的燃烧效果,甚至导致燃烧不充分,增加污染物排放。

(二)燃料准备

虽然垃圾焚烧炉主要处理生活垃圾,但在必要时,也可准备一些辅助燃料,如木材、煤炭等,以确保焚烧炉在垃圾热值较低或垃圾供应不足时的稳定运行。同时,要注意合理搭配垃圾与辅助燃料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

(三)安全操作

安全是垃圾焚烧炉操作的首要原则。非专业人员禁止操作和维护垃圾焚烧炉设备,操作人员应认真负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严禁人员打开炉膛、站在电梯上等危险行为。如需维修设备,应切断电源,挂好警示标志,并设专人看守,防止误操作。此外,设备配电和安全保护必须符合现行国家相关供电安全规范和标准,电气设备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零点或接地,以防止触电事故。

(四)燃烧控制
  1. 入炉垃圾质量:入炉垃圾的质量对燃烧效果和污染物排放有着重要影响。入炉垃圾必须经过充分的发酵,一般在5—7天,但并非发酵时间越长越好。投料时,应将顶部表层垃圾先抓出几抓放置在新垃圾区发酵,底部垃圾应和中部垃圾掺烧,因为顶部垃圾比重轻不耐燃,发酵时间短;底部垃圾水分大、泥土多。同时,要控制好垃圾的搅拌,搅拌时应该控制合理的松散高度(约3m),太低料松散不开,太高会因为重力的惯性冲击反而把料压实。

  2. 料层厚度:根据垃圾的发酵程度和热值,合理控制料层厚度和一次风风量。对于充分发酵的垃圾,料层厚度可适当放厚(一般放在700—800mm),一次风采用小风量运行;对于正常发酵的垃圾,料层厚度控制在600—700mm以内,根据氧量合理配风;对于发酵时间不够、热值低的垃圾,保持空预器出口一次风温度在200℃以上,控制好料层厚度在600—700mm,燃烧时将炉排上的火床适当拉长。

  3. 看火:通过观察料层厚度、火床和炉渣情况,判断燃烧状态。第一区为干燥区,料层厚度控制在700—800mm;第二区为燃烧段前区主燃区,料层厚度控制在600—700mm;第三区为燃烧段后区主燃区,料层厚度控制在400—500mm;第四区为燃烬区,料层厚度控制在100—300mm。正常的火孔分布情况是,火孔前移,火床偏短;火孔后移,火床偏长,燃烬区剩余可燃物烧不烬或者跑红渣。灰渣厚度以200—300mm落入捞渣机灰渣不跑生料和红渣为宜。

(五)停炉操作

垃圾焚烧炉的停炉操作分为正常停炉和紧急停炉。正常停炉时,应接到停炉命令后,做好停炉准备工作,对锅炉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灰,逐渐降低负荷,将溜槽内垃圾烧空,控制好停炉参数,如炉烟温400℃以上时,炉降温速度小于80℃/h;400℃以下时,炉降温速度小于100℃/h等。紧急停炉时,应立即停止向焚烧炉供给垃圾,停一次二次风,并采取相应的关闭进料门、停止给料排和燃烧炉排运行等步骤。

三、确保垃圾焚烧炉达标排放的方法

(一)优化燃烧技术
  1. 引入先进燃烧控制系统:实现燃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实时监测和调整燃烧参数,确保炉膛内的燃烧条件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

  2. 应用高效燃烧器: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燃烧温度,减少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生成,同时减少炉膛内的积碳和结渣现象,提高炉膛热效率。

  3. 采用“3T+E”控制法:保证焚烧炉出口烟气的足够温度、烟气在燃烧室内停留足够的时间、燃烧过程中适当的湍流和过量的空气,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配备高效的烟气净化系统
  1. 颗粒物去除:采用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等技术,有效去除烟气中的颗粒物。布袋除尘器不仅能去除颗粒物,还能有效去除烟气中的重金属和二噁英等有害物质。

  2. 酸性气体去除:使用湿法脱硫、干法脱酸和半干法脱酸等技术去除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SO₂)、氯化氢(HCl)和氟化氢(HF)等。其中,半干法脱酸技术结合了湿法和干法的优点,具有污染物去除效率高、石灰耗量低、废水零排放等优点。

  3. 氮氧化物处理:通过催化还原装置,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将氮氧化物(NOₓ)转化为氮气和水蒸气。

(三)垃圾分类与预处理

在垃圾进入焚烧炉之前,进行垃圾分类和预处理。通过垃圾分类,将可燃物、可回收物和有害物分别处理,减少焚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同时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预处理措施包括破碎、混合、脱水等,破碎可以将大块垃圾破碎成小块,便于燃烧;混合可以使垃圾中的可燃成分均匀分布,提高燃烧效率;脱水可以减少垃圾中的水分含量,提高燃烧温度。

(四)技术引进与创新

引进和应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如美国卡万塔控股集团公司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技术,提升烟气处理效果。同时,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将部分经过净化处理的烟气重新引入焚烧炉内,降低炉内温度,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并延长烟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净化效率。

(五)加强运行管理

建立科学的运行管理制度,对焚烧炉的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焚烧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熟练掌握焚烧炉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方法。

(六)在线监测与公众监督

焚烧炉系统通常配备有烟气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烟气中的各项污染物指标,一旦发现超标排放,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处理。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垃圾焚烧炉的监管工作,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开展公众监督等方式,及时发现和举报违法行为,促使焚烧厂更加自觉地遵守环保法规。

四、结论

垃圾焚烧炉的操作要点和达标排放方法是保障垃圾焚烧处理过程安全、高效、环保的关键。通过严格遵循操作要点,确保垃圾焚烧炉的正常运行;采取多种达标排放方法,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垃圾焚烧炉的操作和管理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城市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